化肥改用有機肥導致小麥畝產達1400斤!
化肥改用有機肥導致小麥畝產達1400斤!
每年麥收時節(jié),農民最關心兩件事:一是產量高不高,二是糧價好不好。就在夏糧豐收的消息從全國各地麥收現(xiàn)場傳來之時,農民早已開始尋市問價,掂量著手里的糧能有幾多收益。糧食要種得好,更要賣得好;要增產,更要增收。今年的糧價如何?農民的賣糧積極性高不高?為了糧食增產又增收,農民做出了哪些新嘗試?請看記者從山西發(fā)回的報道——
兩天前的幾場降雨,著實叫麥農吳申英捏了把汗。“瓜熟蒂落,就等著最后的收獲了,降雨會造成麥子倒伏,影響后期機收作業(yè)。高溫下,麥子吸水后容易發(fā)芽,這樣的話,價格就賣不上去了。”他說。
6月中旬,記者走進山西冬小麥主產區(qū)之一山西運城。時逢稷山縣稷西小麥玉米專業(yè)合作社社員吳申英的小麥進入收割環(huán)節(jié)。
降雨過后,老吳如釋重負。14畝麥田并沒有出現(xiàn)連片的倒伏,情況遠比預期的好?!敖衲甑柠溓楹芎?,小麥收購價比去年高了1毛,及時收割晾曬,掙得肯定比去年多?!鼻皫滋斓臏y產已經讓他對產量心里有底,所以老吳對增收充滿了信心。
老吳的地為啥種得好,還不愁賣呢?
種得好 寧俊保的五點經驗
每到麥收時候,稷西小麥玉米專業(yè)合作社社長寧俊保有兩個盼頭。一是盼望產量上去,二是盼著價格上去。這成為他探索小麥增產的不竭動力。2017年,寧俊保合作社連片試驗的70畝小麥示范田畝產都超過1300斤。
從2015年畝均產1100斤,2016年畝均產1200多斤,今年吳申英的14畝小麥單產達到了1400斤。
產量逐年刷新紀錄,也驗證了寧俊保小麥的五法種植模式是正確的方向。他的五法是:1、選用良種魯原502,2、用有機肥替代化肥,3、改善土壤板結,4、生育期管理技術,5、農機農藝的科學配套。
農戶總是把產量與化肥劃等號,今年這個種類的化肥不行,來年再換別的種類?!睂幙”Uf,在好的年景下,小麥畝產量也只是在1000斤上下打轉。
產量上不去的根本原因在于,土地營養(yǎng)缺乏,肥力跟不上。”他說,傳統(tǒng)的氮磷鉀化肥容易造成土壤板結化和微量元素缺失,有的板結層達到8到9公分,嚴重影響了作物根系吸收水分和營養(yǎng)。
2014年,寧俊保嘗試著為小麥增施有機肥。通過有機腐殖質和有機微生物肥料,補充了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微量元素,培肥地力,改良土壤結構。
用有機肥替換傳統(tǒng)化肥,僅噴施葉面肥這一環(huán)節(jié)就能提高近60斤的產量。再加上底肥、追肥兩個環(huán)節(jié),能讓小麥一畝增產200多斤。”經過測產,寧俊保對自己的種糧方式有了信心。
在增加有機肥的同時,寧俊保還在管護技術、機械配套上不斷做著增產試驗。“播種時深松一次30元,加上有機肥料40元,一畝地成本增加了70元,但相比產量提高,這是合算的。”吳申英說。
再探索 向稀缺品種要增收
用了有機肥的小麥穗大、顆粒飽滿,土壤微量元素的增加也會提升小麥的品質?!睂幙”Uf,產量提高增加了農民收入,品質提升也會提升小麥的市場議價力。
讓新品種、新技術能及時推廣到農民的地里,是個四兩撥千斤的好辦法。”李懷中說。來源:農民日報,作者:吳晉斌,馬玉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
推 廣
服務熱線:400 615 7677